吳漢章:大語言模型開啟醫療AI新視野

2022年11月底,人工智慧服務ChatGPT開放試用,短短1星期即吸引了100萬用戶,甚至有人提出這可能是取代Google搜尋。ChatGPT是一個基於GPT-3大語言模型的對話機器人服務,可聽懂包含中文的多國語言,並給予超過預期以外的回答,讓許多人又燃起對人工智慧的興趣。

以醫療應用為例,ChatGPT可以透過擬真對話的體驗,讓使用者詢問疑難雜症,不同於閱讀維基百科等內容網站,要在長篇文章中尋找有關的資訊;也不同於透過Google搜尋,需要自行瀏覽與判斷多個搜尋結果。ChatGPT提供的體驗就像是一個貼心的個人健康醫療助理,使用自然語言即可取得需要的資訊。

在人工智慧剛開始活躍的2017年,研究機構即預測自然語言對話機器人將是醫療AI的前3大商機,除了消費端的個人健康醫療助理,ChatGPT的對話技術也可以用在遠距醫療等新興醫療服務中, 讓醫療機構有機會提供擬真的照護服務。

ChatGPT源自於2018年OpenAI組織所提出的通用預先訓練技術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不需要經過人工標註資料等耗費大量專業人力的工作,其厲害之處是能夠基於無監督(沒有標註)的數據建立通用模型,再利用有監督(有標註)的特定工作進行微調。第1代GPT技術參數約1億個,需要的數據約5GB;而新一代的GPT技術參數量達到1750億個,需要的數據達到45TB。

這個技術需要海量的資料與極大量的算力,如果使用一般的計算系統,可能需要數10年。這代表未來的人工智慧更是資料密集、資本密集的創新,幾乎不可能以一己之力建立通用模型。

而ChatGPT雖然強大,但也看到需要更多適合的台灣本地語言與醫療數據加入,才能實現醫療應用。令人感到興奮的是,2018年科技部打造了全球排名20的AI超級電腦,若能整合學界與醫界的力量,台灣很有機會在大語言模型的全新領域建立自有的醫療領域通用模型,在後疫情時代的精準健康服務上引領創新!

資料來源: 財訊 675 期

訂閱活動及行銷 E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