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漢章:打造數位社區照護網

台灣的 Omicron 疫情 4 月底開始爆發,醫院的醫護服務量能不斷拉出警報,也使得輕症確診民眾採用居家照護方式自我管理。但確診民眾在有症狀或心理不安時,仍期望能得到醫療機構的協助,也希望能得到良好的生理狀況監控與取得合適的藥品治療。疫情就像是一次壓力測試,讓醫院與民眾都看到了現有居家或社區照護模式的不足,短期的疫情與中長期的老年化社會發展趨勢,讓我們必須更積極地面對這個問題。

其實,利用數位科技協助居家與社區照護已試辦多年。例如透過智慧醫材設備自動化,收集生理數據後傳遞至醫護機構進行遠距照護,配合 Call Center 給予即時的照護諮詢,近年更利用人工智慧技術進行風險判斷,藉以提高服務品質,也讓護理人員能服務更大量的居家照護民眾;也例如在疫情期間指揮中心暫時開放視訊門診,讓病人能不用舟車勞頓便可取得醫療服務等等,都可看到數位科技應用於居家與社區照護的無窮潛力。

但從過去的試辦概念擴大到大規模利用,我們也看到一些體制或法規面的問題需要解決。在法規面,遠距醫療與藥師送藥到府等法規需要妥善的檢討,讓有限的醫護人力有效利用;在給付上,需要在更多自費的遠距照護服務與健保開放醫療行為以外的給付上,妥善設計與嘗試民眾的接受程度,並適時鼓勵民間保險公司創新商品設計;最後在醫院服務上,也會看到更多從全人照護的角度創新服務流程,真正將民眾的照護從來院延伸到居家。

因為疫情,這個轉變正加速發生,我們已經看到政府、醫療機構與科技廠商的努力。政府積極放寬遠距醫療的法規,更多地區醫院與地方政府合作展開新的居家與社區照護服務創新,科技廠商更是抓緊契機,透過 SaaS (軟體即服務)雲端服務、居家醫材與人工智慧技術等,與醫院攜手解決。在這個新的全人服務模式與商業模式建立後,我們將會看到更能貼近民眾需求的醫療服務:大型醫學中心解決急重症,地區醫院與診所解決民眾老年或居家的需求。而台灣科技廠商,也能提供整體解決方案並打開國際市場。

資料來源: 財訊659期

主圖來源: Pexels

訂閱活動及行銷 EDM